设计沟通,别让 “理解偏差” 毁了作品

做平面设计、广告制作时,设计师和需求方(比如客户、企业负责人)之间经常会因为沟通不畅产生 “理解偏差”,比如需求方想要 “简约风”,设计师做出来的却是 “极简风”;需求方想要 “突出产品”,设计师却把装饰元素做得更显眼,最后作品不符合需求,需要反复修改,浪费时间和精力。所以设计沟通,要避免理解偏差,让双方对设计需求达成一致。​
首先,需求方要 “说清楚” 需求。需求方在提需求时,别只说 “好看”“有设计感”“符合品牌风格” 这种模糊的要求,要具体、明确。比如做企业宣传册设计,要说清楚 “宣传册是给客户看的,要突出产品的核心功能和企业实力,风格要专业、简洁,主色调用企业 VI 的蓝色,里面要放 5 个产品的图片和介绍,还要有企业联系方式”。可以找一些参考案例,比如 “我觉得 XX 品牌的宣传册风格不错,你可以参考它的排版和色调”,让设计师更直观地理解需求。别等到设计师出了初稿,才说 “不是我想要的感觉”,这样会让设计师白费功夫,也会影响沟通效率。​
然后,设计师要 “问明白” 细节。设计师接到需求后,要是有不明白的地方,别自己猜,要及时问需求方,把细节问明白。比如需求方说 “做一张促销海报”,设计师要问 “促销的产品是什么?促销时间是多久?核心优惠是‘打折’‘满减’还是‘买赠’?海报要用于线上还是线下?尺寸是多少?有没有需要突出的品牌元素或联系方式?”。通过提问,把模糊的需求细化,避免因为猜测导致的理解偏差。另外,设计师可以把自己的理解复述给需求方,比如 “我理解的需求是:做一张 A3 尺寸的线下促销海报,推广 XX 产品,突出‘买一送一,仅限本周’的优惠,风格活泼,主色调用红色,对吗?”,让需求方确认,要是有偏差,及时调整。​
还有,用 “可视化” 方式确认需求。沟通时可以用可视化的方式,比如画草图、拼素材版,让双方对设计方向有更直观的认识。比如设计师可以根据需求,快速画一个海报的排版草图,标上标题、图片、文案的位置,发给需求方确认 “这个排版方向你觉得可以吗?”;要是有不确定的颜色、字体,也可以找几个选项发给需求方,让需求方选 “你更倾向于这三种颜色里的哪一种?”。可视化沟通能减少语言描述带来的理解偏差,让双方更快达成一致,避免后续反复修改。